印度水危機引深思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道,在42度的高溫下,印度西北部的杜拉爾,正面臨最嚴重的缺水危機。政府隔八天會發放一次補貼,但每家每戶只有200升水的使用限額。一場世紀水資源大戰,在拉杜爾已經拉開序幕了。
為幫助拉杜爾居民早日擺脫干旱之苦,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與人道主義組織之一——生活的藝術基金會(AOLF),捐助了3000萬盧比(約292萬元),派出了20部挖泥設備,在曼杰拉河流域運作著。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為了避免干旱的悲劇再現,拉杜爾的人民必須改變用水習慣和種植模式。
我們不僅為生活在窘境中的印度人民擔憂,更是對中國水資源短缺的現象而擔憂!中國和印度是兩個人口總和占世界人口1/3的國家,但僅擁有世界淡水資源總量的10%。隨著我國的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使資源匱乏更為明顯,如何及時處理水資源缺乏、河流和空氣污染等各種問題也成了人們最關心的話題,如何高效的利用水資源也成了政府的當務之急。
面對由于管網老化、壓力等原因造成的供水管網爆管頻繁,使得大量的飲用水資源白白浪費的現象成為政府關注的主要問題。2015年4月份國務院正式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明確要求到2017年,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2%以內;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內。如果以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2%以內來計算,一個大型城市每天依舊要漏掉三十余萬立方米的干凈自來水,所以管網的漏損控制和對安全運行的維護對于嚴重缺水的中國極其重要。
就像生活的藝術基金會(AOLF)組織負責人MahadevGomare所說“大自然給了我們水源,我們就應該保護它、珍惜它?!蓖苇h保愿與全世界有識之士共同合作,為中國的綠色生態建設和高效節水型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著眼長遠,合理規劃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將污水治理﹑垃圾處理等作為重要內容納入規劃中,結合改廁、改廚、改欄,綜合處理畜禽糞尿和生活污水,并充分利用農村池塘、水田的自凈能力,結合農村景觀建設,開展清淤清潔行動,恢復和重建濕地生態系統。
第四,嚴把治理質量關。制訂和完善“區、鎮、村”三級監管機制,此外還不妨引入農民監督員制度,充分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積極性,讓老百姓也來為自家門口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質量“把把脈”。
總而言之,農村污水治理好不好,決定鄉村美不美。探索出一套農村污水治理的長效體系,不僅是一項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基礎性工程,更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所在。